书名或作者
正文关键词
声明: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.org,kanripo.org, db.itkc.or.kr 和 zh.wikisource.org
卷首


卷首 第 1a 页
  凡例五则
一选定 此集旧尝三刻复古堂本止分上下卷不
 备可知昆山本文三百五十馀篇常熟本篇数略
 少而昆刻所无者殆半未刻藏本又二百馀首钱
 牧斋先生尝合巳刻未刻诸本总选得五百九十
 馀首而尺牍古今诗在外合计四十卷今大率从
 其选本但未刻中之不收者巳刻中之被汰者(庄)
 其为尚有遣珠又自以已意增入十有馀首今自
 尺牍二卷诗一卷之外总计文六百有五首悉付
 诸梓人其外二百馀首则依钱宗伯名为馀集而
卷首 第 1b 页
 藏于家
一编次 钱宗伯所编集三十卷首经解末书又别
 集十卷首制辞末论策今大槩因之独以为古人
 文集书多在前不当置之末卷今移置书三卷于
 赠送序之前而以祭文为末卷又论策据苏文忠
 集编在策问之前今移置于别集之首策问次之
 文选诸书诗在文前今以府君所专攻者文也诗
 不过馀兴及之篇章亦不多故从柳子厚集之例
 以诗居末
一正误 他书刻本之误不过字画略差或偶脱一
卷首 第 2a 页
 二字耳惟此书旧刻之误不可胜举约有四端有
 因声音近似者有因草稿模糊者有因叶数颠倒
 者有因妄加删攺者如尚书徐晞之为熙少傅夏
 言之为贤儒者钱德洪之为宏此因声音近似而
 误者也如富贵淫佚陨命亡国本汉书成语乃倒
 置错出以致上下不属文义难通此因草稿模糊
 而误者也至水利策一篇遂颠倒四百馀字向来
 选家坊本皆袭舛而不觉此因板心数目颠倒而
 误者也凡此皆因失于较订以致传写之讹至于
 妄加删攺为尤甚焉昆山本则以从祖之好自用
卷首 第 2b 页
 凡篇首作文之由往往删去篇中遂无照应而擅
 攺者尤多常熟本则以宗人之少读书凡用经史
 彼所不晓者非删则攺今皆据家藏抄本正之其
 抄本亦误者则考古书据文义以正之较勘数四
 颇为精详间有疑者阙之讹谬既正似可不言但
 以旧刻行世巳久恐观者见其参差反致疑于新
 刻不得不明言其故非敢暴前人之短也
一删重 隆庆元年浙江乡试时府君任长兴方踰
 年以资浅故不得为同考试官仅入外帘然夙负
 高望主考推重五策问俱委作并属作对策后遂
卷首 第 3a 页
 刻为程策惟第五道主考颇加删攺府君与门人
 尺牍以为窜入鄙语故今集中对策止存前四道
 昆山旧本因止刻策问故首载前四策问今既并
 对策俱刻不必又重见故去之又吴纯甫行状墓
 表二首大略皆同今存行状而废墓表西王母图
 序二首大同小异今存前作而废后作送周御史
 序一作颂而略攺今存序而废颂若题同而文绝
 不同截然为二首者如送王子敬之任序之类则
 两存之
一履历 凡古人文集必载本传以见其人之生平
卷首 第 3b 页
 府君之学术文章宜入儒林文苑以未有国史缺
 于无徵今但取前辈诸公志铭墓表行状传赞序
 跋凡有关于府君之文集者附录一卷于后庶几
 读府君之文者开卷而如见其人云
          曾孙庄识
 谨按恒轩先叔父府君所作凡例屡经窜攺而未
 有所定(玠)于刻工处见抄本凡八则而中多可商
 思欲删逸之而未敢也会往虞山谒从叔孝仪孝
 仪叔出先叔凡例一册内止五则云得之于钱子
 绣林盖钱子于黄洲董夫子署中携归此为先叔
卷首 第 4a 页
 最后攺本无疑而家中特遗其稿因大喜过望亟
 以付诸梓集中选定编次之法大约因钱宗伯而
 不无稍异今系先叔凡例于后而仍存钱宗伯凡
 例于前庶几不没其实且令世之君子有所考焉
 康熙乙卯孟春望后一日玄孙玠谨识
卷首 第 4b 页
卷首 第 5a 页
重刻震川先生全集序
震川先生文集流传海内百
有馀年识文艺者皆知珍藏
之先大夫旧藏两集一集二
十卷一集三十二卷寇变失
去余从陈百史相君见其所
卷首 第 5b 页
点阅二十卷博为搜求二集
复存余架上矣二十卷者乃
先生从弟道传所刻三十二
卷先生之嗣君子祜子宁所
刻也有无参互或疑有杂讹
于其间且闻于钱牧斋宗伯
卷首 第 6a 页
云先生遗文尚多余曩与其
裔孙雪庵同事礼部雪庵以
重刻道传集相贻既而余年
友刑部公裔兴之子孝仪公
车来都下惠以裔兴新刻之
集览其跋语乃偕先生孙文
卷首 第 6b 页
休与其子元公编辑为牧斋
先生所次第正集三十卷别
集十卷馀集存之家墩而是
集仍止二十卷或尚未尽刻
未可谓全集也余夙向往先
生之文今老矣虽不能读窃
卷首 第 7a 页
思得览其大全间与汪户部
苕文计孝廉甫草论及而惄
如也亡何董黄洲正位令昆
山乃属其访求先生遗文于
元公遍汇诸刻勒成全集亦
官其地者所应为不独为艺
卷首 第 7b 页
林美谭黄洲唯唯而别嗟乎
先生之文自殁时即流传至
今王文肃公称引于当年钱
牧斋吴梅村诸前辈昌明于
后非若昌黎之文历久远遇
永叔而始显也矧先生贤子
卷首 第 8a 页
孙比肩接踵咸能袖辑遗文
传之遐迩因叹海内文人如
晋江王遵岩平凉赵浚谷皆
有遗集晋江之集尚有存者
平凉则未之槩见频与宦其
地者言之平凉则马学使之
卷首 第 8b 页
驶先获我心为之修辑晋江
虽再属衡文使者尚未见有
马君其人也夫士大夫宦游
所至诚访前贤之遗文不致
散亡磨灭有如所谓草木荣
华之飘风鸟兽好音之过耳
卷首 第 9a 页
者亦华国之瑞事也黄洲乃
能识余言从元公谋集巳刻
未刻合牧斋定本汇为四十
卷而一时士大夫宦其地者
间助剞劂之资遂居然为先
生全书黄洲之志行殆非俗
卷首 第 9b 页
吏也巳是则可感也元公寓
书命序于余先生之文照耀
今古何待于序况余岂能序
先生之文者哉聊述与黄洲
之语以复元公元公其有以
谅余矣
卷首 第 10a 页
康熙癸丑仲夏
   宛平王崇简题
卷首 第 10b 页
卷首 第 10b 页
归震川先生全集序
古来文章家代不乏人要必以
卓肰绝出能转移风气为上唐
之中叶称韩子而与韩子同时
者有柳子厚李习之宋时称欧
阳子而先欧阳为古文者有穆
伯长尹师鲁辈然言起八代之
卷首 第 11a 页

衰者必日昌黎变杨刘之习者
必曰庐陵则以其学之深力之
大也明三百年文章之派不一
嘉靖中有唐荆川王遵岩归震
川三先生起而振之而论者又
必以震川为最岂非以其学之
深力之大欤余自少知诵法震
卷首 第 11b 页
川先生之制举业长而得读其
古文辞信乎卓然绝出能转移
风气者也自承乏昆山敬哉王
夫子以重梓先生集为嘱会从
先生之曾孙庄元公氏得其未
刻遗集簿书之暇时一披览殆
所谓县圃积玉无非夜光殊惜
卷首 第 12a 页
旧刻之多遗珠也元公因出钱
宗伯选本汇稡已刻未刻总计
四十卷欲授之梓人而贫无力
谋之于余余遂首捐俸为刻数
卷同寅吴无锡伯成赵嘉定雪
嵊及远近士大夫闻风继之协
助成事元公又以旧刻多乌焉
卷首 第 12b 页
鱼鲁之讹勘订累年悉巳是正
较之旧本顿尔攺观诚快事也
余读先生之易图论洪范传知
其经学深邃于马政志三途并
用诸议知其世务通达而浚吴
淞江三吴水利诸书今方行其
说殆东南数百年之利至其自
卷首 第 13a 页
述令长兴时以德化民又汉代
之循良也今
国家偃武修文广厉士子以通
经学古而科目之士亦将学而
后入政则是集行世其亦昌明
文运造就人才之一助乎元公
以序见属末学何能赞一辞顾
卷首 第 13b 页
以风仰先生既欣睹全集之流
播海内加惠后学而元公亦工
诗古文能世其家学又喜先生
之有后也故不辞而为之书
康熙癸丑仲春文林郎知昆山
 县事上谷后学董正位题
卷首 第 14a 页
卷首 第 15a 页
重刻震川先生全集序
归子元恭刻其曾大父太仆
公集未就若干卷而卒余偕
诸君子及其从子安蜀续成
之计四十卷初太仆集一刻
于吾昆山一刻于常熟二本
卷首 第 15b 页
不无异同亦多纰缪元恭惧
久而失传也乃取家藏抄本
与钱宗伯较雠次第之编定
四十卷然后讹者以订缺者
以完好古者得以取正焉太
仆之文宗伯论之详矣然宗
卷首 第 16a 页
伯恶夫裨贩剽贼掇拾涂泽
之流而余独谓夫文章之递
变非一世之积也宋之推经
术者惟曾南丰氏然以较于
程朱之旨不侔矣南渡后诸
儒之说盛行于是学者莫不
卷首 第 16b 页
拟之而后言随其所见之分
量浅深大小以发之于文则
莫不有所合自南宋历元以
及于明之初年其所称大儒
之文皆是也然至其风格薾
萎益颓而为老生学究之习
卷首 第 17a 页
若是者虽大儒不免也负才
者思有以易之而不得其说
则不难一切抺摋理学之绪
言反而求之秦汉以上虚气
浮响杂然并作至欲远驾于
古之作者夫天下岂有离理
卷首 第 17b 页
而可以为文者哉故文之病
而几至于亡者亦相习而相
矫以然也太仆少得传于魏
庄渠先生之门授经安亭之
上其言深以时之讲道标榜
者为非至所论文则独推太
卷首 第 18a 页
史公为不可及尝自谓得其
神于二千馀年之上而与世
之摹拟形似者异趋故余谓
文至太仆始称复古非太仆
而言文者明中叶之病于剽
窃者也由明初以溯之宋元
卷首 第 18b 页
以前之文其不为剽窃而犹
未尽乎文之极致者时代压
之风格薾萎者是也欲知太
仆之文必合前后作者而观
之则文章之变尽此矣太仆
久困公车屏居绝迹淹综百
卷首 第 19a 页
代始成一家之言其曾孙元
恭负盛才既穷且老日抱其
遗书而号于同人醵金而刻
之垂竣身没不见其成此予
之叹夫文之难如此其传之
难又如此后之读者宜如何
卷首 第 19b 页
其爱惜之也
康熙十四年乙卯春三月同
 里后学徐乾学谨序
卷首 第 20a 页
  新刋震川先生文集序
往余笃好震川先生之文与先生之孙昌世访求遗集
参读是正始有成编昌世子庄游于吾门谓余少知其
先学抠衣咨请岁必再三至既而与其从叔比部君谋
重锓先生全集而比部君以雠勘之役属余余老而归
佛旧学芜废辍禅诵之功䌷绎累日条次其篇目洮汰
其繁芿排缵整齐都为一集既辍简喟然而叹日余服
膺先生之书不为不专且久丧乱废业忽忽又二十年
乃今始旋其面目旷然知先生所以为文之宗要岂不
幸哉先生钻研六经含茹雒闽之学而追溯其元本谓
卷首 第 20b 页
秦文巳后儒者专门名家确有指授古圣贤之蕴奥未
必久晦于汉唐而乍辟于有宋儒林道学分为两科儒
林未可以盖道学新安未可以盖金溪永嘉而姚江亦
未可以盖新安真知独信侧出于千载之下而末尝标
榜为名高也少年应举笔放墨饱一洗熟烂人惊其颉
颃眉山不知其汪洋跌荡得之庄周者为多壮而其学
大成每为文章一以古人为绳尺盖柳子厚之论所谓
旁推交通以为之文者其他可知也参之孟荀以畼其
支参之谷梁以厉其气参之太史以著其洁其畼也其
厉也其洁也学者举不能知而先生独深知而自得之
卷首 第 21a 页
钩摘蒐狝与古人参会于毫芒杪忽之间旋观裨贩剽
贼掇拾涂泽之流如秦越人诊病洞见藏府之结辞
而辟之劈肌中理无所遁隐以毷氉举子羁穷单只提
三钱鸡毛笔当熏灼四战之冲驯至霜降水落草枯蘼
萎而其为之渠帅者卒以吁嗟叹伏而自悔其降心之
不蚤呜呼此岂徒然也哉先生以几庶体贰之才好学
深思跋邪抵伪刋削败障斯文之末流辁材小生謏
闻目学易其文从字顺妄谓可以几及家龙门而户昌
黎其讹谬滋甚先生尝序沔人陈文烛之文讽其好学
史记知美矉而不知矉之所以美学先生之学者无为
卷首 第 21b 页
沔人之知美矉则几矣先生儒者曾尽读五千四十八
卷之经藏精求第一义谛至欲尽废其书而悼亡礼忏
笃信因果恍然悟珠宫贝阙生天之处则其识见盖韩
欧所未逮者绪言具在余非敢援儒而入墨也余少壮
汨没俗学中年从嘉定二三宿儒游邮传先生之讲论
幡然易辙稍知向方先生实导其前路启祯之交海内
望祀先生如五纬在天芒寒色正其端亦自余发之今
又承比部君之命论次斯集得以怀铅握檕效微劳于
简牍有深幸焉日月逾迈老将智而耄及无以昌明先
生淑艾之教譬诸萤火熠熠欲流照于须弥之顶亦自
卷首 第 22a 页
愧其微末巳矣而比部君大雅不群能表章其家学南
丰之瓣香不远求而有托斯可喜也岁在庚子五月晦
日虞山年家后学钱谦益再拜谨序
 先太仆震川公集最初闽中有刻既而公之子伯景
 仲敉刻于昆山先伯祖泰岩刻于常熟闽本地远不
 传昆山常熟本互有异同然公之遗编剩简尚馀十
 之八九牧斋先生与公之孙文休旁求广采得公藏
 本几倍于刻本先生手自校勘珍如秘书无何绛云
卷首 第 22b 页
 之灾尽燬于文赖文休副本存余从玄恭得而录之
 念文章显晦有数恐遂湮没无闻为请于先生求寿
 诸梓而先生以刻本位置多讹意象尚隔乃为合并
 而次第之得正集三十卷别集十卷馀集存之家墩
 未能悉出也盖尝论之不读史汉不知左国之所以
 为文也不读韩欧不知史汉之所以为文也今繇公
 之文可以知韩欧繇先生之选可以知公之文异哉
 海内之士从事于古之文章者必自此而求之矣然
 而公岂求工于文而巳哉其学术则辩易图之宗旨
 究禹畴之法象与夫作史之志议礼之言有以启先
卷首 第 23a 页
 儒所未发其经济则条水衡之事宜悉太仆之掌故
 以及用人之方禦倭之议有以裨当世所宜行闻贞
 孝之事则奋袂攘臂不欲令弱质侠骨受诬于豪强
 修族姓之谱则赍咨涕洟必欲使远祖近宗尽归于
 敦睦他如赠送庆贺之文吊祭悲哀之作靡不折衷
 于法度归本于端良不以浮词䛕人不以绮语加物
 则公之修辞立诚盖可知矣读是集者因公之文以
 得公之为人斯先生所以教我子孙不替先型之至
 意而亦所以嘉惠后学之盛心哉庚子长至日从孙
 起先拜手教识
卷首 第 23b 页
卷首 第 23b 页
谦益白荒村僻远伏承亲枉玉趾命较雠震川先生文
集不敢以荒落为辞寻绎旧学排缵累日乃告成事应
酬文字间有率易冗长者僭以臆见洮汰四分之一披
金拣沙务求完美以一生师承在兹良欲效攻王之勤
于遗编也编次大意略序梗概以求正于法眼或召玄
恭详审商榷如有未当不妨攺正
编次之法略仿韩柳苏三集古今文体不一亦不尽拘
先生覃精经学不傍宋人门户如易图论洪范传是也
故以经解为首次序论议说皆议论之文也韩集总属
杂著今依各集略为区别凡四卷 次赠送序寿序凡
卷首 第 24a 页
六卷赠送序考论学术吏治皆非苟作寿序古人所无
先生为之则皆古文也旧本别置外集令仍次赠序
次记三卷旧有纪行诸篇今取陆放翁范石湖例入别
集 次墓志铭墓表碑碣行状传谱世家凡十二卷志
墓之文本朝弘正后靡滥极矣先生立法简严一禀于
古移步换形尺水兴波直追昌黎不问其馀也今所汰
去者十不得一他文不尔 次铭颂赞一卷祭文哀诔
一卷书三卷以上诸文汰者四分之一亦有存其半者
 欧苏集是二公手定外制奏议别为一集今集中才
数篇故居别集之首而策问附焉 次宋史论赞一卷
卷首 第 24b 页
先生有志重修宋史存论赞以见其志 欧苏集俱别
载小简古人取次削牍不经意之文神情㲆唾彷佛具
焉故录为二卷寒暄骈偶之词不载纪行一卷次之
次马政志一卷先生邢州入贺时留纂修寺志故有此
作既有关于国故其文则自谓仿史记六书也取昌黎
顺宗实录例系之别集 公移吏牍各有格式委悉情
事雅俗通晓乃为合作非老于文笔者不能为亦不能
知也录而存之略为一卷水利赋役禦倭诸书议散在
集中可以参考 唐人编李杜诗以文为别集比兴著
述从其所重也今取其意录古今诗一卷 先生为举
卷首 第 25a 页
子即以论策擅场今所存者场屋帖括及科举程式之
文然其议论忼爽行文曲折盖二苏秦晁降而为之
也今取二苏应制集例录论策一卷 右编次震川先
生文集三十卷别集十卷馀集不分卷约三百馀篇先
生于词章刋落皮肤独存真实虽其牵率应酬或质而
少文或放而近易有识者精求之可以窥见先生摆脱
流俗信心师古之大致余以管见僭有去取盖犹未能
免俗规规然以时世心眼测量前哲有馀愧焉辍简之
馀忾然三叹并识之以讯于智者庚子五月二十八日
谦益白
卷首 第 26a 页
震川先生全集目录
 昆山 归有光 著 曾孙 庄 较勘
 虞山后学钱谦益选定 玄孙 玠 编辑
 卷之一(经解)
  易图论上 易图论下
  易图论后 大衍解
  洪范传 尚书叙录
  考定武城 孝经叙录
  荀子叙录
 卷之二(序)
卷首 第 26b 页
  项思尧文集序 玉岩先生文集序
  山斋先生文集序 雍里先生文集序
  五岳山人前集序 戴楚望集序
  戴楚望后诗集序 沈次谷先生诗序
  草庭诗序 经叙录序
  史论序 卓行录序
  汊口志序 正俗编序
  平和李氏家规序 华亭蔡氏新谱序
  龙游翁氏宗谱序 浙江乡试录后序
  太仆寺志序 西王母图序
卷首 第 27a 页
  陟台图咏序 䌽衣春宴图序
  纶宠延光图序 王梅芳时义序
  水利书序 尚书别解序
  都水藁序 会文序
  群居课试录序 夏怀竹字说序
 卷之三(论/议/说)
  天子诸侯无冠礼论 公子有宗道论
  贞女论 谱例论
  水利论 水利后论
  三途并用议 马政议
卷首 第 27b 页
  禦倭议 备倭事略
  三江图叙说 淞江下三江图叙说
  二石说 张雄字说
  陈伯生字说 守耕说
  东隅说 怀竹说
  朱钦甫字说 周时化字说
  庄氏二子字说 二子字说
 卷之四(杂文)
  书安南事 书郭义官事
  书张贞女死事 张贞女狱事
卷首 第 28a 页
  贞妇辨 书里泾张氏妾事
  言解 解惑
  道难 惧谗(三首)瓯喻
  性不移说 重交赠汝宁徐君
 卷之五(题跋)
  跋仲尼七十子像 题洪武京城图志后
  跋高丽图经后 跋禹贡论后
  题兴都志后 跋唐石台道德经
  跋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幢
  跋大佛顶随永尊胜陀罗尼经幢
卷首 第 28b 页

  跋广平宋文贞公碑 跋帝尧碑
  跋商中宗庙碑 题太仆寺志后
  读金陀粹编 读王祥传
  题金石录后 题𨽻释后
  跋何传士论后 题仕履重光册
  题星槎胜览 题瀛涯胜览
  题文太史书后 题张幼于裒文太史卷
  题弘玄先生赞后 书沈母贞节传后
  书冢庐巢燕卷后
  跋唐道虔答友人问疾书
卷首 第 29a 页
  跋小学古事 题王氏旧谱后
  题立嗣辨后 跋程论后
  跋程策后
 卷之六(书)
  上徐阁老书 上瞿侍郎书
  上万侍郎书 上王都御史书
  上高阁老书 上赵阁老书
 卷之七(书)
  上宋明府书 上方参政书
  答唐虔伯书 与李浩卿书
卷首 第 29b 页

  与嘉定诸友书 与殷徐陆三子书
  答俞质甫书 与宣仲济书
  答顾伯刚书 与潘子实书
  示徐生书 山舍示学者
  与陆太常书 与赵子举书
  答朱巡抚书 上王中丞书
  与曾省吾参政书 与林侍郎书
 卷之八(书)
  奉熊分司水利集并论今年水灾事宜书
  寄王太守书 遗王都御史书
卷首 第 30a 页
  论三区赋役水利书 与傅体元书
  与王子敬书 论禦倭书
  上总制书 与沈养吾书
  昆山县倭寇始末书
 卷之九(赠送序)
  送吴纯甫先生会试序
  送夹江张先生序 送李廉夫北上序
  送王汝康会试序 送县大夫杨侯序
  送何氏二子序 送宋知县序
  送郡太守历下金侯考绩序
卷首 第 30b 页

  送郡别驾王侯考绩之京序
  送南京虎贲卫经历郑君之任序
  送太仓守熊侯之任光州序
  赠阳曲王公分司太仓序
  送吴郡别驾段侯之京序
  送阳曲王公参政陜西序
  送童子鸣序 送狄承式青田教谕序
  送计博士序 送蒋助教序
 卷之十(赠送序)
  送同年李观甫之任江浦序
卷首 第 31a 页
  送同年丁聘之之任平湖序
  送同年光之英之任真定序
  送同年孟与时之任成都序
  送王子敬之任建宁序
  送王子敬还吴奉母之建宁序
  送张子忠之任南昌序
  送陈子达之任元城序
  送毛君文高之任元城序
  送南驾部吴君考绩北上序
  送周给事兴叔北上序
卷首 第 31b 页
  送余先生南还序 送顾太仆致政南还序
  送许子云之任分宜序
  送陆嗣孙之任武康序
  送俞宜黄序
  送福建按察使王知事序
  送北城副兵马指挥使周君序
  送吴祠部之官留都序
  赠石川先生序 赠给事中刘侯北上序
  赠戚汝积分教大梁序
 卷之十一(赠送序)
卷首 第 32a 页
  送嘉定丞鲁侯序 送周御史序
  赠熊兵宪进秩序 送嘉定县令序
  送嘉定县令张侯序 送县令朱侯序
  送吴县令张侯序 赠张别驾序
  赠太府思翁黄公序 送摄令蒲君还府序
  赠司仪杨君序 送顾公节北上序
  送国子助教徐先生序
  送柴都事之任浙江序
  送陈子加序 送王博甫北上序
  贺戚总戎平倭序 司训袁君督学旌奖序
卷首 第 32b 页

  赠医士张云厓序 赠弟子敏授尚医序
  赠大慈仁寺左方丈住持宇上人序
  赠菩提寺坤上人序
 卷之十二(寿序)
  方御史寿序
  御史大夫潘公七十寿序
  山斋先生六十寿序 淀山周先生六十寿序
  默斋先生六十寿序
  姚安太守秦君六十寿序
  福建按察使杨君七十寿序
卷首 第 33a 页
  通政立斋王先生寿序
  同馆诸进士再寿立斋王先生序
  少傅陈公六十寿诗序
  顾夫人八十寿序
  御史大夫潘公夫人曹氏六十寿序
  顾夫人杨氏七十寿序
  丘恭人七十寿序 顾孺人六十寿序
  夏淑人六十寿序 朱夫人郑氏五十寿序
  朱夫人郑氏六十寿序
  宋孺人寿序 李太淑人八十寿序
卷首 第 33b 页

  许太孺人寿序
  太仓州守孙侯母夫人寿诗序
  朱太夫人六十寿序 李氏荣寿诗序
 卷之十三(寿序)
  吏部司务朱君寿序 顾南岩先生寿序
  同州通判许半斋寿序
  龚裕州寿序 徐封君七十寿序
  葛封君六十寿序 柳州计先生寿序
  宁封君八十寿序 白庵程翁八十寿序
  张曾庵七事寿序 晋其大六十寿序
卷首 第 34a 页
  浚甫魏君五十寿序 周秋汀八十寿序
  周翁七十寿序 戴素庵先生七十寿序
  张翁八十寿序 孙君六十寿序
  杨渐斋寿序 六母舅后江周翁寿序
  周弦斋寿序 前山丘翁寿序
  戚思呐寿序 陆思轩寿序
  东庄孙君七十寿序 侗庵陆翁八十寿序
  望湖曹翁六十寿序 钱一斋七十寿序
  梦云沈先生六十寿序
  碧岩戴翁七十寿序 杜翁七十寿序
卷首 第 34b 页

  叔祖存默翁六十寿序
  高州太守钦君寿诗序
 卷之十四(寿序)
  朱母孙太孺人寿序 顾母陆太孺人寿序
  张母太安人寿序 冯宜人六十寿序
  陆母缪孺人寿序 郑母唐夫人八十寿序
  张母王孺人寿序
  王黎献母杨氏七十寿序
  沈母丘氏七十寿 王母顾孺人六十寿序
  陈母倪硕人寿序 朱硕人寿序
卷首 第 35a 页
  朱君顾孺人双寿序 徐氏双寿序
  周氏双寿序 王氏寿宴序
  良士堂寿宴序 狄氏寿宴序
  唐令人寿诗序
  邵氏寿诗序
 卷之十五(记)
  见村楼记 见南阁记
  真义堂记 遂初堂记
  寿母堂记 世有堂记
  容春堂记 自生堂记
卷首 第 35b 页

  可斋记 耐斋记
  双鹤轩记 雪竹轩记
  清梦轩记 栎全轩记
  悠然亭记 卧石亭记
  沧浪亭记 花史馆记
  杏花书屋记 题玉女潭记
  见苓书舍记 娄曲新居记
  宝界山居记 南陔草堂记
  莪江精舍记 菊窗记
  本庵记 野鹤轩壁记
卷首 第 36a 页
  保圣寺安隐堂记 汝州新造三官庙记
 卷之十六(记)
  重修阙里庙记 顾原鲁先生祠
  常熟县赵段圩堤记 唐行镇免役夫记
  吴郡丞永康徐侯署昆山县惠政记
  昆山县新仓兴造记 长兴县令题名记
  太仆寺新立题名记 长兴县城隍神灵应
  张氏女贞节记 吴山图记
  光禄署丞孟君浚河记
  松云庵杨主簿墓田碑记
卷首 第 36b 页

  张氏女子神异记
 卷之十七(记)
  世美堂后记 重修承志堂记
  重造承志堂左右夹室记
  陶庵记 畏垒亭记
  思子亭记 项脊轩记
  秦国公石记 梦鼎堂记
  顺德府通判厅记 顺德府通判厅右记
  震川别号记 家谱记
 卷之十八(墓志铭)
卷首 第 37a 页
  南京车驾司员外郎张君墓志铭
  中书舍人李君墓志铭
  外舅光禄寺典簿魏公墓志铭
  鸿胪寺司宾署丞张君墓志铭
  建安尹沈君墓志铭 乐清丞沈君墓志铭
  叶县丞苏君墓志铭
  抚州府学训导唐君墓志铭
  永平张封君墓志铭
  昭信校尉崇明沙守禦千户所正百户眺君墓
   志铭
卷首 第 37b 页

  例授昭勇将军成山指挥使李君墓志铭
  明故例授苏州卫千户所正千户陈君墓志铭
 卷之十九(墓志铭)
  抑斋先生夏君墓志铭
  王府君墓志铭 朱隐君墓志铭
  冯会东墓志铭 周孺亨墓志铭
  遭子见墓志铭 太学生周君墓志铭
  太学生叶君墓志铭 沈贞甫墓志铭
  陆允清墓志铭 周君墓志铭
  李君墓志铭 居君墓志铭
卷首 第 38a 页
  詹仰之墓志铭 朱肖卿墓志铭
  归府君墓志铭
 卷之二十(墓志铭)
  赵汝渊墓志铭 金君守斋墓志铭
  王邦献墓志铭 李惟善墓志铭
  张克明墓志铭 陈君厚卿墓志铭
  陆子诚墓志铭 王君时举墓志铭
  蒋原献墓志铭 潘用中墓志铭
 卷之二十一(墓志铭)
  陈处士妻王孺人墓志铭
卷首 第 38b 页
  太学生陈君妻郭孺人墓志铭
  顾孺人墓志铭
  潘府君室沈孺人墓志铭
  周子嘉室唐孺人墓志铭
  方母张孺人墓志铭 张孺人墓志铭
  沈母张孺人墓志铭 陆孺人墓志铭
  张太孺人墓志铭 龚母秦孺人墓志铭
  季母陶硕人墓志铭 王母孙孺人墓志铭
  朱母顾孺人墓志铭 沈引仁妻周氏墓志铭
  唐孺人墓志铭 毛孺人墓志铭
卷首 第 39a 页
  魏孺人墓志铭 叶母墓志铭
 卷之二十二(权厝志/生志/圹志)
  中奉大夫江西右布政使致仕雍里顾公权厝
   志 伯妣徐孺人权厝志
  郑君汉卿寿藏铭 南云翁生圹志
  姚生圹志 亡儿䎖孙圹志
  女如兰圹志 女二二圹志
  寒花葬志
 卷之二十三(墓表)
  亡友方思曾墓表
卷首 第 39b 页
  从叔父府君坟前石表辞
  通政使右参议张公墓表
  封奉政大夫南京兵部车驾司郎中王君墓表
  怀庆府推官刘君墓表
  敕赠翰林院检讨许府君墓表
  贞节妇季氏墓表
 卷之二十四(碑碣)
  中宪大夫贵州思州府知府赠中议大夫赞治
   尹贵州按察使副使李君墓碑
  何氏先茔碑 叶文庄公墓地免租碑
卷首 第 40a 页
  安亭镇揭主簿德政碑
  玄朗先生墓碣 张季翁墓碣
  褚隐君墓碣
  赠文林郎邵武府推官吴君墓碣
  泗水何隐君墓碣 宣节妇墓碣
  王烈妇墓碣 曹节妇碑阴
  张通参次室钮孺人墓碣
 卷之二十五(行状)
  吴纯甫行状 李南楼行状
  通议大夫都察院左副都御史李公行状
卷首 第 40b 页

  敕封文林郎分宜知县前同判官许君行状
  封中宪大夫兴化府知府周公行状
  魏诚甫行状 先妣事略
  请敕命事略
 卷之二十六(传)
  归氏二孝子传 张自新传
  顾隐君传 元忠张君家传
  章永州家传 戴锦衣家传
  京兆尹王公传 洧南居士传
  周封君传 东园翁家传
卷首 第 41a 页
  何长者传 筠溪翁传
  可茶小传 鹿野翁传
 卷之二十七(传)
  王烈妇传 韦节妇传
  陶节妇传 计烈妇传
  沈节妇传 蔡孺人传
  俞楫甫妻传
 卷之二十八(谱/世家)
  夏氏世谱 归氏世谱
  归氏世谱后 兴安伯世家
卷首 第 41b 页
  记壬午功臣
 卷之二十九(铭/颂/赞)
  为善居铭 素节堂铭
  镇平王府大奉国将军孝门铭 圣井铭
  书斋铭 清泉铭
  几铭(二首)太行石铭
  西山石铭 松江新建行省颂
  巡抚都御史翁公寿颂
  魁星赞 叶文庄公像赞(并序)
  弘玄先生自叙赞 王氏画赞(并序)
卷首 第 42a 页
 卷之三十(祭文/哀诔)
  祭方御史文 祭王方伯文
  祭王仪部文 祭朱恭靖公文
  祭顾方伯文 祭周孺亨文
  祭唐虔伯文 祭刘县丞廷运父文
  祭张封君夂 同年祭陈封君文
  祭外舅魏光禄文 祭顾文康公夫人文
  祭叶夫人王氏暨世德夫妇文
  祭张贞女文 吊何氏妇文
  祭外姑文 祭妻祖父母文
卷首 第 42b 页
  祭杨椒山文 告祭昆山县山神文
  祭昆山县城隍神文 祭长兴县城隍庙文
  祈雨文 谢雨祭城隍庙文
  再祈雨文 祀厉告城隍神文
  御史中丞李公哀辞 思质王公诔
  招张贞女辞
 补编
  送熊分司之任滇南序(卷之九)
  祭沈养吾仲常文 祭居守斋文(卷三十)
卷首 第 43a 页
较订助刻姓氏
  王崇简 简 上 虞二球
  董正位 吴兴祚 赵 昕
  严 沆 曹 溶 刘体仁
  薛信辰 张其翰 秦 鉽
  严曾矩 郝毓㠁 高 冕
  秦松龄 钱肃润 秦松岱
  华长发 吴伟业 金俊明
  宋实颖 蒋 伊 何 平
  翁 澍 睦廷祉 王楫汝
卷首 第 43b 页

  李 临 陆士炳 金 望
  钱士植 黄 璠 张震维
  席启疆 张 艾 严宗垂
  叶国华 李可汧 叶方恒
  盛符升 徐与乔 叶方蔼
  徐乾学 葛云芝 徐秉义
  丘钟仁 马鸣銮 徐元文
  何陆恺 朱用纯 叶方蔚
  叶奕苞 王缉基 李遥章
  王缉植 谢家柯 李遥威
卷首 第 44a 页
  黄 泓 陆时通 李遥谷
  张 塈 盛翊治 沈廷瑗
(徐/渱/杨元咎/侯/周/荣/沾/金/金/侃/植)
(孙/侄)起先(定世/纶/孙/曾侄)圣脉
    湸 虹 允哲
   允谋 允肃 允临
(孙/玄侄)芳德 霖
 是集之刻始于辛亥岁宛平王宗伯素切表章而
 龙门董夫子首捐俸助梓邻境邑侯如吴伯成赵
 雪嵊两明府共襄其事于是当代文衡及远近士
卷首 第 44b 页
 大夫分任剞劂自辛亥春王迄癸丑仲秋全集巳
 刻十之七不幸先叔恒轩府君中道捐馆(玠)室同
 悬磬无以卒业赖董夫子复倡助鸠工而俾克告
 成则叶学亭徐健庵两先生之力居多盖全集之
 竣其难如此今府君之文行将风行海内要皆诸
 君子之功其姓氏不可以不书也故备列之至虞
 山从祖裔兴公于庚子岁即梓太仆府君之文功
 虽未竟然全集之成实由从祖倡之他若吴门练
 川松陵诸同宗凡助刻者亦皆附识于后云
 康熙乙卯春王正月望后六日玠拜识
卷首 第 1a 页
归震川先生别集目录
 昆山 归有光 著 曾孙 庄 较勘
 虞山后学钱谦益选定 玄孙 玠 编辑
 卷之一(应制论)
  士立朝以正直忠厚为本
  太极在先天范围之内
  泰伯至德 忠恕违道不远
  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
  六言六蔽 圣人之心公天下
  史称安隗素行何如
卷首 第 1b 页
  孟子叙道统而不及周公颜子
  乞醯 圣人之心无穷
  王天下有三重 明君恭已而成功
 卷之二上(应制策)
  嘉靖庚子科乡试对策五道
  隆庆元年浙江程策四道
 卷之二下(应制策)
  浙江策二道(并问)河南策二道(并问)
 卷之三(制诰/奏疏/策问)
  先任太子太保礼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张治
卷首 第 2a 页
   赐谥文毅诰文
  谕祭赠资政大夫南京礼部尚书裴爵并配赠
   夫人杨氏封太夫人郜氏文
  谕祭提督福建等处军务都察院右佥都御史
   涂泽民文
  谕祭山西巡抚都察院右佥都御史毛鹏文
  谕祭原任南京兵部右侍郎刘畿文
  封朝鲜国王妃朴氏诰文
  进香疏 奉慰疏
  乞改调疏 乞致仕疏
卷首 第 2b 页
  策问二十三道
 卷之四(志)
  马政志 马政职官
  马政祀祠 马政蠲贷
  马政库藏
 卷之五(宋史论赞)
  章献刘皇后 郭皇后
  慈圣曹皇后 宣仁高皇后
  钦圣向皇后 昭慈孟皇后
  韦太后 杨皇后
卷首 第 3a 页
  皇后总论 魏悼王
  楚荣宪王 赵子崧
  不德 诸王总论
  公主 范质 王溥 魏仁浦
  石守信 侯益 赵赞
  王全斌 赵普
  卢多逊 张齐贤
 卷之六(纪行)
  巳未会试杂记 壬戌纪行上
  壬戌纪行下 游海题名记
卷首 第 3b 页
 卷之七(小简)
  与沈敬甫(五首)与王子敬(三首)
  与沈敬甫(五首)与王子敬(二首)
  与沈敬甫(十一首)与徐道潜(一首)
  与王子敬(三首)与沈敬甫(十八首)
  与马子问(一首)与王子敬(三首)
  与徐子检(一首)与陆武康(一首)
  与沈敬甫(九首)与王子敬(四首)
  与沈敬甫(七首)与王子敬(二首)
  与沈敬甫(二首)与余同麓太史(一首)
卷首 第 4a 页
  再与余太史(一首)与吴刑部梁(一首)
  与周子和大参(二首)与曾省吾参政(一首)
  与曹按察(一首)与慎御史(一首)
  与冯某(一首)与徐子与(一首)
  与俞仲蔚(一首)与张虚冈(一首)
  与周兴叔(一首)与陈伯求(一首)
  与于鲤(一首)与吴刑部维京(一首)
  与王礼部(一首)与孙百川(一首)
  与某通判(一首)与徐子言(一首)
  与冯樵谷(一首)与沈云泉秀才(一首)
卷首 第 4b 页
  与朱生大观(一首)与同年陈给事(一首)
  与王子敬(二首)与周孺允(二首)
  与唐同年(一首)与钟上舍(一首)
  与龚子良(一首)与傅体元(一首)
  与王子敬(六首)与沈敬甫(四首)
  与陈吉甫(一首)与顾懋俭(一首)
  与万侍郎(一首)与曹按察(一首)
  与顾太仆(二首)
 卷之八(小简)
  与周淀山(四首)答周淀山(一首)
卷首 第 5a 页
  与王仲山(一首)示庙中诸生(一首)
  与吴三泉(十二首)与顾懋俭(一首)
  与沈敬甫(四首)与高经历(一首)
  与王沙河(一首)与徐南和(一首)
  与邢州属官(一首)与傅体元(二首)
  与王子敬(十首)与徐道潜(一首)
  与陆五台(一首)与姚画溪徐龙湾(一首)
  与冯太守(一首)与沈上舍(一首)
  与管虎泉(一首)与顾懋俭(二首)
  与沈敬甫(十八首)与某(三首)
卷首 第 5b 页
  与王昭明(一首)与张通府(一首)
  与凌廉使(一首)
 卷之九(公移/谳辞附)
  蠲贷呈子 处荒呈子
  陶节妇呈子
  回湖州府问长兴县土俗
  送恤刑会审狱囚文册揭帖
  长兴县编审告示 九县告示
  乞休申文 又乞休文
  太仆寺揭帖 王哲审单
卷首 第 6a 页
  陈大德审单
 卷之十(古今诗)
  游灵谷寺 读史(二首)
  京邸有怀 甫里送妹
  金山寺 金陵还家作
  和俞质甫夏雨效联句体三十韵
  濠梁驿 淮阴侯庙
  舟阻沽头闸陆行二十馀里到沛县
  南旺 沛县
  徐州同朱进士登子房山
卷首 第 6b 页
  自徐州至吕梁述水势大略
  鲤鱼山
  自刘家河将出海口风雨还天妃宫二首
  自海虞还阻风夜泊明日途中有作
  淮上作 宝应县阻风
  壬戌南还作二首 登济城望城武
  淮阴舟中晚坐写怀二十四韵
  隆庆己巳赴京寓城西报国寺赠宇上人
  邢州叙述三首
  琼州张子的与余同年俱为县令江南子的自
卷首 第 7a 页
   建德改当涂今人觐又改荣县一岁中三易
   县居京师旅寓相近以诗为别
  咏史
  奉托俞宜黄访求危太朴集并属蒋萧二同年
   及长城吴博士
  奉酬冯太守行视西山关隘次宋庄见弃田有
   作 送袁太守之兴都
  赠孙太仓 读佛书
  书王氏墓碣寄子敬淀山湖上
  素庵诗 清梦轩诗次孺允韵
卷首 第 7b 页
  清梦轩诗再次孺允韵
  山茶 东房夹竹桃花
  火鱼 钟山行二首
  郓州行寄友人 谈侍郎歌
  黄楼行 二石歌
  赵州石桥歌
  表兄淀山大参以自在居士墨竹俾予题诗
  十八学士歌 题异兽图
  甫里天随寺 恨诗二首
  寓漕湖钱氏钱本吴越王裔聚族于此地名钱
卷首 第 8a 页
   港 驰驿
  甲寅十月纪事二首 乙卯冬留别安亭诸友
  姜御史年九十六
  郭都统戍刘家河因宴次壁间韵
  西苑观刈麦
  送上卿顾东白先生致政还乡次张奉常韵
  缭丝灯次李西涯杨邃庵二先生韵二首
  赏荷次韵 叠前韵
  郑家口夜泊次俞宜黄韵因怀昔年计偕诸公
  小屯 清明济上
卷首 第 8b 页

  题周冕赠任别驾卷 行卫河中
  初发白河 过兴济
  李廉甫宪副书斋小酌
  自天津来至此巳过一月去阙日远怆然有作
  隆庆二年朝京师南还与宣平俞宜黄武进陆
   太学同舟赠绝句一首
  又赠陆太学 赠俞公子
  送同年查都谏山西行省
  送友人读书玄墓山己亥庚子余常读书于此
  檀蹊跳涧 宋康王乘龙渡河
卷首 第 9a 页
  文渊阁四景图 题二鱼图
  偶成四绝
  高邮湖为断缆所击几至失明
  光福山 海上纪事十四首
  颂任公四首
  隆庆元年上幸太学赐六馆诸生宝钞陆启明
   与赐见分数楮
  寄胡秀才 冰崖草堂赋
卷首 第 9b 页
卷首 第 10a 页
归太仆赞(有序)王世贞撰
故太仆寺丞直文仪制敕归震川先生讳有光字熙
甫昆山人也生而美风仪性渊沉于书无所不读而
尤邃经术长于制科之业自其为诸生则巳有名及
门之屦恒满而先生方以久次膺贡寻举应天乡试
第二人故相张文毅公治时主试得先生文而奇之
大以国士相许然至公车辄报罢行年六十而始登
第又不得馆选出令湖之长兴踰三载仅迁判顺德
府高新郑其座主也以大相秉铨怜先生屈拔为太
仆丞寻以太仆入司制敕气稍发舒而浙之台使复
卷首 第 10b 页

苛摘之先生方属疾郁郁不乐遂卒先生于古文词
虽出之自史汉而大较折衷于昌黎庐陵当其所得
意沛如也不事雕饰而自有风味超然当名家矣其
晚达而终不得意尤为识者所惜云
赞日风行水上涣为文章当其风止与水相忘剪缀
帖括藻粉铺张江左以还极于陈梁千载有公继韩
欧阳余岂异趋久而始偒
卷首 第 11a 页
震川先生小传(见列朝诗集)钱谦益撰
震川先生归有光字熙甫昆山人九岁能属文弱冠
尽通六经三史八大家之书浸渍演迤蔚为大儒嘉
靖庚子举南京第二人为茶陵张文隐公所知其后
八上春官不第读昼谈道居嘉定之安亭江上四方
来学者常数十百人海内称震川先生不以名氏乙
丑举进士除长兴知县用古教化法治其民每听讼
引儿童妇女案前剌剌吴语事解立纵去不具狱有
所击断寝息直行其意大吏多恶之有蜚语闻量移
通判顺德隆庆庚午人贺新郑内江雅知熙甫引为
卷首 第 11b 页

南京太仆寺丞留掌制敕修世庙实录熙甫宿学大
儒久困郡邑得为文学官给事馆阁欲以其间观中
秘未见书益肆力于著作而遽以病卒年六十有六
熙甫为文原本六经而好太史公书能得其风神脉
理其于八大家自谓可肩随欧曾临川则不难抗行
其于诗似无意求工滔滔自运要非流俗可及也当
是时王弇州踵二李之后主盟文坛声华烜赫奔走
四海熙甫一老举子独抱遗经于荒江虚韨之间树
牙颊相支柱不少下尝为人文序诋排俗学以为苟
得一二妄庸人为之巨子弇州闻之日妄则有之庸
卷首 第 12a 页
则未敢闻命熙甫曰惟妄故庸未有妄而不庸者也
弇州晚岁赞(甫/熙)画像曰千载有公继韩欧阳余岂异
趋久而枱伤识者谓先生之文至是始论定而弇州
之迟暮自悔为不可及也熙甫没其子子宁辑其遗
文妄加攺窜贾人翁氏梦熙甫趣之曰亟成之少稽
缓涂乙尽矣刻既成贾人为文祭熙甫具言所梦今
载集后季子子慕字季思以乡举追赠待诏冢孙昌
世字文休与余共定熙甫全集者也嘉靖末山阴诸
状元大绶官翰学置酒招乡人徐渭文长入夜良久
乃至学士问曰何迟也文长曰顷避雨士人家见壁
卷首 第 12b 页

间悬归有光文今之欧阳子也回翔雒诵不能舍去
是以迟耳学士命隶卷其轴以来张灯快读相对叹
赏至于达旦四明余翰编分试礼闱学士为具言熙
甫之文意度波澜所以然者熙甫果得隽熙甫重平
生知已每叙张文隐事辄为流涕岂未有以文长此
事闻于熙甫者乎为补书之于此
卷首 第 13a 页
明太仆寺寺丞归公墓志铭
万历乙亥熙甫先生葬于昆山东南门之内以子子
骏求予志其墓而未暇为也后或数岁一见或一岁
数见必以为请继以涕泣不懈益勤嗟乎子骏岂虑
千百世之后无复知熙甫者乎夫千百世之后必有
知熙甫者然必以熙甫之书而不以予之志否也既
深悲其意乃为序而铭之归氏之先出于高阳重黎
之后封于韩墟是为胡子国绝于夏商之际武王克
商复为子国其后散居吴越者为归氏自汉以后无
闻焉唐天宝中有崇敬者多识典礼议辟雍之制及
卷首 第 13b 页

天子谒先圣当东面如武王受丹书师尚父者也封
馀姚郡公谥曰宣宣公之子登封长洲县男登子融
封晋陵郡公谥曰宪其后五世皆其进士为大官至
十四世曰罕仁宋咸淳间为湖州判官子道隆居太
仓之项脊泾其孙德甫为河南廉访使廉访之孙度
当洪武初避难于夜郎邛笮之间几死数有神人护
之归而复居昆山之外隍又二世为承事郎璿璿生
城武令凤凤生绅绅生正皆县学生正赠文林郎长
兴知县配周氏赠孺人先生之考妣也先生在孕时
家数见祯瑞有虹起于庭其光属天故名先生有光
卷首 第 14a 页
熙甫其字也熙甫眉目秀朗明悟绝人九岁能成文
章无童子之好弱冠尽通六泾三史大家之文及濂
洛关闽之说邑有吴纯甫先生见熙甫所为文大惊
以为当世士无及此者繇是名动四方以选贡入南
太学岁庚子茶陵张文毅公考士得其文谓为贾董
再生将置第一而疑太学多他省人更置第二然自
喜得一国士其后八上春官不第盖天下方相率为
浮游汎滥之词靡靡同风而熙甫深探古人之微言
奥旨发为义理之文洸洋自恣小儒不能识也于是
读书谈道于嘉定之安亭江上四方来学者常数十
卷首 第 14b 页

百人熙甫不时出或从其子质问所疑岁乙丑四明
余文敏公当分试礼闱予为言熙甫之文意度波澜
所以然者后余公得其文示同事无不叹服既见熙
甫姓名相贺得人主试者新郑高公喜而言曰此茶
陵张公所取以冠南国者今得之有以谢天下士矣
廷试入三甲选为湖州长兴县令长兴在湖山间多
盗而好讼熙甫平生之论谓为天子牧养小民宜求
所疾痛不当过自严重赫赫若神令闾阎之意不得
自通故听讼时引儿童妇女与吴语务得其情事有
可解者立解之不数数具狱出死囚数十人旁县盗
卷首 第 15a 页
发而无故株连者为洗涤复百人有重囚毋死当葬
熙甫纵之归治葬事毕还就狱有劝之逸去者囚不
忍相负也然宿贼四五十家窟宅联络依山岙中数
名捕之不能得熙甫率吏士掩之贼蜂起格斗矢石
满前熙甫目不为瞬竟服其辜大户鱼肉小民者按
问无所纵舍尝梦两人头飞来齧臂若有所诉明日
有提两人头自言奴通其妾辄斩以闻熙甫令罢去
潜踪迹之实欲纳奴妾耳遂论如法先生自以负海
内之望明习古今成败即令召公毕公为方岳必且
参与谋议不令北面受事而已故尝直行其意县有
卷首 第 15b 页

勾军之令每阙一人自国初赤籍所注一户或数百
人及邻保里甲人人诣县对簿熙甫不忍骚动百家
尝寝其事大吏弗善也又长兴多田之家往往花分
细户而贫户顾充里甲熙甫心知不可乃取大户所
分子户为里甲因以充粮长小民安居自如而豪宗
多怨之有蜚语闻将中以考功法公卿大臣多知熙
甫者得通判顺德具疏乞致仕辇下诸公不为上熙
甫至顺德为土室蓬户读书其中不类居官者庚午
入贺太仆寺留熙甫篡修寺志以熙甫判顺德所掌
者马政也会新郑高公内江赵公皆平生爱慕先生
卷首 第 16a 页
时相次入政府遂引先生为南京太仆寺寺丞而惟
扬李公复留先生掌制敕修世庙实录盖先生晚而
登第谓当在天子左右备顾问而栖栖郡县重致人
言意壹郁不自得已而列于文学侍从之间旦夕且
致大用又阁中藏书多世所未见方欲遍观以尽作
者之变亡何不起矣天下士闻者莫不悲之先生于
书无所不通然其大指必取衷六经而好太史公书
所为抒写怀抱之文温润典丽如清庙之瑟一唱三
叹无意于感人而欢愉惨恻之思溢于言语之外嗟
叹之淫佚之自不能巳巳至于高文大册铺张帝王
卷首 第 16b 页

之略表章圣贤之道若河图大训陈于玉几和弓垂
矢并列圭璋黼黻之间郑卫之音蛮夷之舞自无所
容鸣呼可谓大雅不群者矣然先生不独以文章名
世而其操行高洁多人所难及者余益为之叹慕云
先生生于正德元年卒于隆庆五年享年六十有六
元配魏氏继配王氏皆从先生之兆再继费氏别葬
有子六人详具于状铭曰
秦汉以来作者百家譬诸草木大小毕华或春以荣
或秋以葩时则为之匪前是誇先生之文六经为质
非似其貌神理斯述微言永叹皆谐吕律匪笾匪簋
卷首 第 17a 页
烝肴有飶造次之间周旋必儒大雅未亡请观其书
明特进荣禄大夫右柱国少傅兼太子太傅户部尚
书建极殿大学士王锡爵撰
卷首 第 17b 页
卷首 第 17b 页
  书先太仆全集后
先太仆府君文集凡三刻矣始府君之门人王子敬
为令闽之建宁刻于闽中文既不多流传亦少先伯
祖某刻于昆山其人不知文而自用擅自去取止刻
三百五十馀篇又妄加删改府君见梦于梓人梓人
以为言乃止故今书序二体中往往有与藏本异者
其后宗人道传又刻于虞山篇数与昆山本相埒文
则昆山本所无者百有馀篇然颇多错误诸刻既未
备又非善本先君子常恫于怀取所藏原本考较是
正又虑有缺遗命(庄)假馆虞山从先师钱牧斋宗伯
卷首 第 18a 页

借藏本录其所无者合得八百馀首箧而藏之语(庄)
兄弟曰汝曾祖文章可继唐宋八家顾不尽流传于
世吾欲以诸刻本与未刻者合而锓之今穷老无力
他日汝辈事也(庄)谨志之不敢忘今先君捐馆两昆
殉难二十馀年室家破散孤穷困踣开箧披先世著
述辄呜咽不能读念至则涕污交流不可以为人尝
谋之虞山族叔比部君裔兴比部慨然任其事因以
府君全集质之牧斋先生先生先是已序府君之文
载初学集中至是更加排缵选定四十卷自尺牍古
今诗之外计五百九十六篇重作一序并定凡例(庄)
卷首 第 18b 页
于是考较加详比部巳梓三十馀篇会病卒嗟乎韩
退之文起八代之衰一时宗仰之者半非笑之者半
后二百馀年得欧阳永叔而始大显府君之文一时
虽压于异趋而盛名者至于今未及百年而世无不
推崇之比于欧曾方之昔贤不为不幸矣然韩公之
交世未尝无之但五代之乱不尚文宋初又尚杨刘
之习故不知贵重耳未有世皆知尊仰而文反不流
传如府君者也亡友南昌王于一尝语(庄)曰吾在江
西欲观君家太仆文遍求不可得前年黄州顾赤方
亦言楚中士大夫多知震川先生之名而无繇见其
卷首 第 19a 页
文集江楚去吴中仅二千馀里巳不能流传到彼则
远者可知矣夫文章者天地之菁英古今之宝藏也
一代之士得与于此者不过数人士既毕一生之聪
明思虑才气以收其菁英获其宝藏亦必欲宣昭发
扬以见于世不甘没没也天下之士既爱慕其人之
文章亦思掇其菁英以自饰袭其宝藏以自润袐而
不与亦复何取天既笃生其人阨其遇老其才使之
专力一心于文章以持天下之文运以造天下之文
才亦必不愿其以菁英宝藏私于一已也今文章如
太仆府君而后之人不使之流传不能承父之志扬
卷首 第 19b 页
祖之美以副当世之士宗仰爱慕之心而答上天生
人才之意岂惟得罪于先公抑亦得罪于当世之士
得罪于天矣顾(庄)自知负罪而壁立磬悬无可如何
惟有朝夕向家祠叩头长跪冀冥漠之哀宥又自念
老而无子子独一身而近日风波几不免祸脱不幸
溘先朝露则此书更谁托哉此其尤痛心疾首而不
能一刻宽者也既力不能付梓且多留副本于世及
人有借抄者与之仍刻期见还此亦不得巳之思也
若合锓以流传不知当在何时则(庄)之可告无罪于
先世于天于当世之士亦不知在何时呜呼可哀也
卷首 第 20a 页
巳丁未四月既望曾孙庄谨书
卷首 第 20b 页
  当道明府及远近士大夫助刻先太仆文集敬
   赋五章奉谢用文章千古事为韵
               曾孙庄
在昔盛明世天未丧斯文笃生吾太仆著作迥轶群
一时七才子标榜皆渊云其魁卒推服卓哉绍前闻
  二
太仆绝代文诚继韩欧阳越今百馀载弥觉光燄长
所恨前人谬删攺不成章犹赖元本存小子椟而藏
  三
先子于是书蒐辑巳有年更赖钱宗伯汇选加重编
卷首 第 21a 页
卷帙计四十叶数踰一千较勘空劳心无力使流传
  四
邑宰董仁侯无锡吴明府捐俸锓遗文表章我曾祖
诸公因继之翕然相鼓舞盛事慰九原高义足千古
  五
文章关气连岂复一家事兹集得流传后学受其赐
先泽幸不湮小子差自慰顾藉他人力寻思终内愧
卷首 第 21b 页